忠诚跪教,境界参天 ——记贵州省山村教师陆永康(一) 这是怎样的山路啊! 一边是嶙峋的山岩,一边是深深的山谷,时而是遍地尖利的石子,时而是积满了雨水的大坑……3月 23日,我们乘坐的汽车在这样的山路上跌跌撞撞、颠簸前行。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的路上,靠着双腿膝盖跪在一双用木板、篮球皮、废旧轮胎、铁丝自制的重达两公斤的‚鞋子‛上,山村教师陆永康跪着‚走‛了无数个来回,跪着度过了 36年的教书生涯。 无数个转弯、仿佛是无尽的路途之后,终于来到了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中心小学。在寂静的山谷中,这栋白色的小楼是最为辉煌的建筑。正是课外活动时间,许多孩子在操场上笑着、跳着、闹着。 沿着操场边的一个角落拾级而上,在一间简陋的木屋里,我们见到了 58岁的陆永康老师。他站起来了,告别了自制的像船一样的‚鞋子‛,告别了 36年的‚跪教人生‛。这得益于两年前的手术 ,得益于政府和群众的爱———这是对他36年‚跪教人生‛的回报。 拄着一双钢制的双拐 ,在矮小的木屋里 ,陆老师显得很高大。 36年的‚跪教人生‛ ‚永康‛,这名字里大概饱含了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祝愿。但是,陆永康在 9个月的时候,却由于一场小儿麻痹症而注定与‚健康‛二字无缘。他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从此只能跪着行走了。 腿脚不便,家境贫寒,并没有磨灭陆永康的求知欲望。他抓住一切机会读完了小学———哪怕后来学校搬到了离家 10公里以外的地方。他知道,知识,可以抚平他肉体上的苦难,身体上的残疾。后来,学校停课了,他失学了。但他一直没有扔下书本,自学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20岁那年,因为贫困,村上的孔荣小学流失了最后一个老师。陆永康接下了给孩子们教书的任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跪‛在了讲台上———这一跪,就是 36年。 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全校只有 30名学生,大部分孩子都辍学在家。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失学的孩子找回来。白天上课,晚上家访,成了陆老师的全部生活内容。 每天晚上下课以后,穿上自制的‚鞋子‛,再拄一根拐棍,他出发了。爬山、趟河、跨沟,跪行在崎岖的山道上,手脚并用,一不留神便滚在地上。没有人搀扶,‚蹭‛起再继续往前‚走‛。山里的夜黢黑黢黑的,陆永康不是不害怕,毕竟,他那时只有 20岁。他把手电筒套在脑袋上,像个矿工;他花八毛钱买了把铜哨衔在嘴上,用尖利的铜哨声为自己壮胆…… ‚电筒淋湿后就会锈,一个学期下来,一般都要换两三个电筒。这么多年来,跪坏了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