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36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司晨读励志文章 5 篇:赢在失望的拐角 心往哪里想,哪里就会有亮光;心往哪里思,哪里就会有奇迹;心往哪里移,哪里就会有新意;心往哪里放,哪里就会有力量。下面由我与大家共享公司晨读励志文章 5 篇,希望你们喜爱!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 1:赢在无望的拐角 去省里开残代会,同行的代表当中有位和我一样的听障女子。当肢残人代表主动跟我们沟通的时候,我的弱点便暴露了他们语速太快,口型也不是我熟识的那类标准一般话口型,我木讷地坐在那里,根本接不上话。而她,却仍应对沉着,交谈显得轻松欢乐。 我问她怎么能看懂那么多不同的口型?她笑着摇摇头:“我不需要看口型,他们说话,我听得很清楚。”说着,她用手拨开右耳后的长发,一段黑色导线连着一块硬币大小的导体正固定在她耳廓后面。原来,她植入了电子耳蜗。 见我感兴趣,她渐渐地给我讲了她的康复故事。 第 2 页 共 36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她 1 岁多就因注射抗生素导致双耳失聪,之后,她配上助听器学说话。但是随着成长,听力开始不明缘由地日渐下降,到了 12 岁,佩戴最大功率的助听器,都无法提高听力,束手无策的父亲只好带她去北京查找康复的希望。 在那家权威医院的耳鼻喉科,有另几位聋儿也跟着各自的父母来此求医。大夫照实告知了他们植入电子耳蜗的利弊:假如手术胜利,患儿听力将大幅提高,接近正常。但安装电子耳蜗不仅费用昂贵,并且风险较大,万一失败,可能听力状况比手术前还糟。 没人敢保证手术是百分之百的胜利,一旦手术失败,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且孩子原有的一点点听力也消逝殆尽。许多家长考虑到孩子尚有微弱的残存听力,不敢冒那个险,迟疑一再,最终放弃了手术。唯有她的父亲顶着巨大的压力,签下了手术协议书。 手术那天,她的父亲用笔在纸上写了一段话:“孩子,躺在第 3 页 共 36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床上,别动,大夫给你打一针,你就睡吧,睡醒了,就能听到爸爸的声音了。” “真的吗?”她睁大了眼睛盯着父亲。看到父亲和站在一旁的大夫都确定地冲她点点头,她兴奋极了,服从着躺了下来。 打过一针后,她很快就睡着了。醒来后,睁眼就看到爸爸红肿着眼,正着急地看着她她实在太兴奋了,爸爸没骗她,果真是睡了一觉后,就听到了爸爸的声音。 靠着植入耳内的电子耳蜗,她像正常人一样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甚至还考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