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认识不足、重视不足,尤其是农村体育教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对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一、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1、家长和社会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认识不足。现在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更为明显,“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但在农村,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大多数都是重视文化成绩,不重视体育成绩,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家长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考试第一”,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2、学校体育观念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十分明显: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因此,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当今社会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玩玩闹闹、跑跑跳跳,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这种体育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3、学校管理层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存在误解,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统一要求较多,不考虑现实的具体情况,而是强调的是统一、规范和有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二是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评价标准单一。尤其是我县新的检测方案出台后,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各级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只是围绕检测方案中的检测内容进行训练,以应付检测为目的,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尤其是体育教育教学,老师和学生又没有教材,面对上级的一系列的检测内容,只能是疲于应付了事。事实上,评价标准应是具有个性化的标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体格差异,检测效果都不一样,效果检测应以所有学生是否在学习中获得身心愉悦为衡量标准的,以是否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魄为衡量标准的,而不是说统一使用一种标准对学生进行检测。三是把学校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认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固然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而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只不过体育比赛容易见到效果,由于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4、从上到下各级部门对体育工作管理体系不规范,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农村学校为例,学校普遍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设备设施等管理方式粗糙,同时也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体育教学要器材没器材,要场地没场地,导致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困难。前段时间,我带队参加宜宾县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在宜宾县二中的篮球比赛场地我发现仅仅是篮球场就有二十多个,乒乓台就有四五十张,篮球场占地面积就有接近两万平方米,而我们大多数农村学校呢,仅仅有一两个篮球场地,一些简单的常用的都已破损的器材,比如胶篮球,乒乓拍、羽毛球各几副,其他的场地设施更别说了。这些大学校的场地设施是我们农村学校永远无法企及的,只能是望其项背。因此,在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