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宝昌版别钱梁炳立随着古钱币收藏热的兴起,珍稀古钱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以至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记得三年前,编者就曾撰文《中档钱币的增值潜力》,列举数种当时价格尚且不高的古钱,果然为其言中。现今“货布”等古钱价格已翻了数番,过去常见品齐“三字刀”价格涨了 10多倍。随着古钱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中低档钱中的“对钱”、“套子钱”、“版别钱”也必然成为新的收藏热点与发展趋势。“康熙通宝”为常见清钱,过去人们以搜集到全国各省 20 种不同铸局的钱为目标“( 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渐,台桂陕云漳”),而其外“巩”、“西”等极难见真品,这种集藏方法当称之为面较广的一类。而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专门收集江西省局的不同版别,居然搜集到近 40 种不同的宝昌局康熙钱。当然,这些是否都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版别”,还可探讨。但这种精神,这种“细化”的方向,应当是很有意义的。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年),清朝顺治皇帝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 年),J 帧治皇帝驾崩,8 岁的玄烨即位,次年改元康熙。康熙六年(1667 年),14 岁的康熙皇帝开始“躬亲大政”,他智擒鳌拜,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康熙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惩治贪污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好转,国库充裕,整个国家出现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自此发端。设置钱局,开铸钱币,是国家金融之大事。清代没局铸钱,系由户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代表朝廷题准设置,铸币机构常设在国都、省会所在地,所需原料均从外地运入。顺治四年(1647 年),清政府准许江西省开局铸钱。康熙元年(1662 年),颁行“康熙通宝”钱,因产铜有限,各省局停止铸钱,只保留户部宝泉局和江苏江宁局照旧设炉铸钱。康熙P六年(1667 年),户部题准,复开各省炉座,并添设苏州、巩、昌等处铸局,照式铸字。江西省局所铸的“康熙通宝”钱,背面穿右为汉文“昌”字,穿左为满文昌字,其形状似虾,“昌”为铸钱局驻地南昌府的简称。康熙九年(1670 年),停止江宁、苏州、江西等五个厂局铸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户部以鼓铸制钱,每文重一钱四分,工本过重,议准每文改重一钱,行文铸钱各省,俱照新式鼓铸。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九卿会议,以鼓铸制钱,轻则私铸滋多,官钱壅滞,清照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