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听讲座心得 传统听评课与切片教学诊断的异同今日有幸倾听了魏宏聚教授关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构思与操作”的讲座。魏教授从传统听评课入手,通过展示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学行为片段,从分析传统评课视频入手,指出传统听评课并没有将评课上升到教学设计,同时也指出,传统听评课流于形式,形式泛泛,内容空洞,老师的主观臆断倾向严重,也没有对课堂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归纳,更是无法上升到科学规律层面。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学校进展的实现可以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完善为抓手。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他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魏教授所言:“评价教学课堂是对执教老师课堂得失的评议活动,是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加强。”通过今日魏老师带我们针对几个教学片段的学习我发现,传统听评课中听课者缺少一种鉴别和挑剔的眼光老师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大多是关注于整节课,对细节的关注不多,所以评课的时候,大都谈的是优点,缺点谈的寥寥无几或避而不谈。其次,部分老师出于群体或是个人的某种压力而引起一种从众心理,大多数人对课形成一种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统一的意见,而个别老师虽然有不同意见,但也迫使服从了别人的意见。 基于此种现象,为了使得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具有讨论性和普遍意义,让教学评价指标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此基础上魏教授提出独创的“切片诊断”理论进行环节评课。正如生物学讨论中的“切片”概念,这里的“切片教学诊断”也是将某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片段提取,通过观察归纳、总结进行切片讨论。他将录像与课堂实记相结合,以录像的方式猎取课堂信息,这样教学课堂细节可以详细完整的记录下来。在选择“切片”时,既选取优秀片段,同时又选择不足的典型片段。优秀的片段代表的是一些有长期实践经验的优秀老师,通过分析、归纳,将优秀的经验总结、强化,对于优秀老师而言,它本身就是一个强化而对于我们年轻老师而言,学习借鉴各位前辈的经验,将优秀经验转化为自身能力。 通过今日魏教授的讲解,让我对“切片”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首先,与传统评课模式相比,教学技能视频切片分析记录信息,将课堂教学切分为各个有针对性的小模版,通过录像切片可以进行反复细致的讨论诊断,较之传统评价,更具有客观依据,同时也避开了经验性与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