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现代性一一历史的使然基于历史要求的戏剧思潮和戏剧观念的根本转变或者说戏剧之启蒙理性与现代意识的强化是中国戏剧脱离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基本标志。、中国戏剧向现代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第二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第三舞台任务形象体系的变化。第四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变革先是在旧戏营垒的内部进行这就是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戏剧改良运动。首先杂剧和传奇这种古老的戏剧文学体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实当时在舞台上处于“霸主”地位的京剧也惊醒了改革的尝试。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四十年代便是现代戏剧发展、成熟和繁荣的时期。二十年代的话剧在艺术上较文明新戏时期已有长足的发展。首先剧本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新局面。其次对戏剧演出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导演艺术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是有促进作用的。三十年代的中国话剧在曲折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时期。左翼戏剧运动成为戏剧运动的主力。首先表现为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艺术发展上呈现相当复杂的局面。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处于不平衡状^态。四十年代是中国人名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的伟大时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扬的伟大时代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第一在三十年代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第二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对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偏向进行了拨正戏剧的民族化问题受到普遍重视。二十年代戏剧以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主题。三十年代以阶级斗争、社会解放的主题。四十年代民族解放的总主题得到深入的表现。四、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反帝反封的土壤诞生左倾。、中国现代戏剧史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剧变革、发展的历史。、虽然无暇顾及艺术但并不轻视艺术。五、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局限、政治倾向性的强烈和战斗旗帜的鲜明。、系统的理论建设一直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中国戏剧向现代化的转变其历史进程是艰难而缓慢的。第一节文明新戏一一新兴话剧的萌芽一八九九年至一九一八年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汪笑侬时代新戏。文明新戏这种话剧最早的形式是以春柳社为代表的一批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创立。春柳社的发起人为李叔同和曾孝谷。曾孝谷改编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这是第一出中国人创作演出的话剧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