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京剧趣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3. 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重点难点】重点:1. 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2. 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难点: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图片展示京剧画面。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画面,说说你的感受。京剧,被称为“国粹”。提到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丰富多变的京剧脸谱,也许会想起那熟悉的唱腔。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课文来认识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质疑。简介徐城北: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 年生于重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 20 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 余册。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2.检查朗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出示: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鞋底仆人戛然而止凸显(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指名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正音。3.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马鞭”和“亮相”,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明确:介绍了京剧中“马鞭”的产生、作用及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介绍了“亮相”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它的独特魅力。三、品读感悟,体会交流。1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师:大家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理解内容,展示交流。2.分组汇报。(1)交流第一部分的学习。小组汇报: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交流:京剧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有怎样的魅力?学生圈画相关句子,交流感受。出示: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联系“彻底”“无比漂亮”,体会“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了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出示: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