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独特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兴奋奋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究中激起兴趣,培育学生健康活泼的独特,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发觉中寻求欢乐,主动地猎取学问,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好玩味性、探究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新课程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肯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老师要仔细钻研教材,深化挖掘学问的内在规律和新旧学问之间的互相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奇异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好玩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看、饶有兴趣地商量,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 8 只兔子加上右边的 7 只兔子,一共有 15 只兔子;另一种是 10 只白兔加上 5 只灰兔;学生还发觉:观察眼睛的 9 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 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观察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加着表达、思索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奇异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主动思维活动。 2、转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留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肯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 的认识》一课时,我把 0~9 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伴侣',让这十个"小伴侣'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样高涨。 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