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评估检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自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2.漫画《没有过不去的桥》告诫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能够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B.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C.就能办好一切事情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近年来,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扭转幼教“小学化”趋向势在必行。据此回答3、4题:3.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表现。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4.幼儿园“小学化”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纠正这一问题()①必须从《教育规划纲要》出发②必须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改变教育规律③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④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根据计划,飞船将在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这体现了()①规律是可以改变的②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④认识具有决定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历时18个月精心酝酿,290余万首都市民踊跃参与投票,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的哲学依据是()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②意识对物质有一定依赖性③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7.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达到70亿。“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统计预测:“按过去约12年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增加10亿的速度计算,至2030年人类需要第二个星球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消纳人类产生的废物。”预测告诉我们()①人口增长要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②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人口增长③在人口问题上人类应树立节制的价值理念④人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人口增长规律A.②③B.①④C.①③D.①②8.看漫画《绿豆蛙》,漫画内容是:幸福和不幸经常在瞬间转换,未来永远是未知的,所以我们保持微笑,静静地等待吧。漫画内容说明()A.幸福和不幸的转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条件的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幸福和不幸的转换是质变D.任何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A.认识在先,实践在后B.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效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D.发展具有普遍性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20分)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为解决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建议。12.(20分)哥本哈根会议涉及各国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世界必然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