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护理自评信息 优质服务基层行 患者安全管理 查对制度 【D】 不合格 C 【C】 1.有查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 2.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别饮食、诊疗活动时就诊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3.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 4.至少同时使用包括姓名在内的两种身份识别方式,如出生日期、年龄、性别、床号、病历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5.重点科室及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B】 符合“C”,并 1.完善关键流程中对就诊者的识别措施。 2.对就诊者住院病历身份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A】 符合“B”,并 1.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急诊、产房、手术室)病人使用条码管理。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有监管、反馈和改进措施。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D】 不合格 C 【C】 1.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律规范与制度。 2.有手术部位识别标识相关制度与流程。 3.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明确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三方共同核查。 4.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B】 符合“C”,并 1.落实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制度,执行率≥90%。 2.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按制度执行。 【A】 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检查、分析,持续改进有成效。 危险值报告制度 【D】 不合格 C 【C】 1.有临床“危险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有记录。 2.医技部门(含临床实验室、医学影像部门、心电图检查等)有“危险值”项目表。 3.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 【B】 符合“C”,并 1.严格执行“危险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2.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险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A】 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每年至少对“危险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估。 患者安全风险管理 【D】 不合格 C 【C】 1.有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有防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助。 3.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理预案和工作流程。 4.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5.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