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黄晓芬(定海一中 316000)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一节,以“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内容在构成体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节教材由三个经典生物学实验组成,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问题意识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科学史例,把知识的传授变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二、教学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是必修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必修二定位在基因水平,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编排。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学习,为学生再现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是什么的漫长历程拉开了序幕,让学生在“重走探索之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教材架构了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史事件;暗线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条线中都蕴含着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实验设计思路。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知识上与第一章联系起来,同时为学习基因的功能、生物变异及进化打下基础。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解决办法: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及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解决办法:对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并设计实验。(3)理解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也是遗传物质。解决办法:通过讲解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的实例来说明。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科学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物必修一中,学习了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知道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但认识没有深入到探究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的水平上。高二学生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初步建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表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较好地实现新课程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4.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概述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