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新名人的事迹材料范文 最新名人的事迹材料范文 1 郑龙华,男,1959 年 5 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 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 2024 年 5 月 20 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 100 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 100 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 6。3719 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 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 4。5 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 52 万字,撰写采访手记 19。86 万字。2024 年 5 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 100 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 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 3 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 1 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舞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 18 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 19 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 1 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 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