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关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欣赏: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忙。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赏析:词一开头,一语惊人。"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必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行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忙,自己却报国无志。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受,他以相互衬托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艳丽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公元 1122 年〔宣和四年〕,陈与义因《墨梅》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如今流落江湖,"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的苦痛心情。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应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淌。"节序匆忙'的感受,"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心情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咏的,"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同调。"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衬托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给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剧烈的艺术感染力。最终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