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课讲义 抗震工程概论 第1 讲 抗震工程概论 (2005 年) 第1 章 绪论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灾害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灾害是指那些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因,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的重大工程灾害与防治论证报告中给出了灾害的一种更科学的定义: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或工程系统演变过程中失去固有平衡或稳定时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破坏或功能失效的突发事件。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希望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努力,力求在十年中有效地降低和防治自然灾害。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 9 9 0 -2 0 0 0 )提供的资料表明:1 9 6 3 年至 1 9 9 2 年的三十年内,全球自然灾害的受灾总人数 3 0 .0 8 亿人,死亡总人数 3 6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3 4 0 0 亿美元,其中地震引起的灾害占很大的比例。 1.1 地震活动及其灾害 近十年来,我国每年平均灾害损失近 1 6 0 0 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 .8 %,国民收入的3 0 %。这一比例是发达国家的十倍。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 0 世纪全世界发生的七级以上的强震中,中国占 3 5 %,世界历史上一次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发生在我国(1 5 5 6 年明朝时陕西关中地震,死亡 8 3 万人),而现代死亡人数最多的两次地震也发生在我国(1 9 2 0 年宁夏海原 8 .5 级大地震,死亡 2 3 万多人;1 9 7 6 年唐山 7 .8 级大地震,死亡 2 4 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 9 7 亿元)。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地震的威胁,在全国 4 5 0 个城市中,位于地震区的占 7 4 .5 %,2 8 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中有 8 5 .7 %位于地震区。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大陆 7 级以上地震活动经历了四个活跃期。每个活跃期持续 1 1 至 1 7 年,平均发生 1 5 次左右 7 级以上大地震。特别是在活跃期的最后阶段更容易发生较大的地震。1 9 8 8 年以来,我国大陆进入了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到现在已发生 7 级以上的地震八次。 世界范围三十年来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统计资料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自然灾害损失增加三倍,随着经济的增长,自然灾害损失呈几何级数增长。最近十年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六十年代的9 .1 3 倍。其中地震灾害造成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