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死亡诗社电影观后感 1200 字 死亡诗社电影观后感 1 电影《死亡诗社》是北美高中的电影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极高的评价。电影中,威尔顿预科学院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贵族学校,一向都是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可是新来的基廷老师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学生们解放思想、展示天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虽然这些“离经叛道”的教育方法,激活了孩子们的聪慧才智,春风化雨般让学生对学习着了迷,却因为不符合学校与家长传统、保守的教育理念而糟到学校和家长的反对。在尼尔家长扼杀他的兴趣导致尼尔自杀之后,基廷老师被当作替罪羊而开除掉。在基廷恋恋不舍地离开时,孩子们深情而无望的呼唤声永远回响在教室里…… 我想看了这部电影,大家可能有两方面的认识。这部电影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在西方世界历史进展中的一个阶段。一方面,电影所反映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大环境,与我们的现在情况是有点相似的,都是比较注重传统守旧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现实中我们老师及学生对教育的渴望,与电影中师生的渴望也是比较相似的。关于这两个方面的评价,网络上有大量的影评,不再赘述。这里,我想通过几个人的例子来阐述我的一些观点。 第一个人是欧阳代娜。在她的经验中有三句经典“在社会大课堂中学步”,“在继承与扬弃中探路”,“在开创中阔步”。她原本不是老师,经历过多种职业之后,在鞍山十五中搞了 8 轮 20_年的教育实验,自编教材、自创教法,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进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她曾经让自己初三的学生参加考高语文考试,高出高考平均分 10 分多。这一切源于她曾经在“延安抗小”的学习经历:“学生们可以自编教材,要了解什么知识,就走到社会上,向各部门去‘采访’。比如要了解社会治安,学生们就去局采访有关人士。自然课讲到大豆,孩子们就亲手种植大豆,观察它的叶子和根系……” 第二个人是孙维刚。他是一名普通数学老师,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学校领导商定了方案,实施了从初一到高三大循环教育实验,搞了三个轮回,将教学与生活融入到学生中去,让那些“只拥有一只翅膀的天使们”“拥抱着飞向天堂”,将原本招生困难的北京 22 中学变成一所“名校”。他的 3 轮实验班一步一个脚印,方法措施日益完善,教育效果明显,素养教育和文化课成绩都突出。特别是他的第 3 轮实验班,班级 40 人,有 22 人考入清华北大,轰动全国。他经过 20_年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