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编号B英文名称Psychologyandlife课程类型通识选修课总学时课内学时32课外学时0实验学时0学分2先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适用对象全日制本科生开课学院学工部课程负责人何红娟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由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开设,每年春秋两季开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全日制本科生,授课教师为学工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每学期课堂数3—6个。本课程讲授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就某些主题做进一步的深入讲解,内容涉及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的观点、以及与大学生自我探索、适应社会、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息息相关的主题。本课程可以帮助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学生拓展专业外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能力和助人自助能力。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大学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完成社会成熟、进入职业社会的重要时期。与中学时期成长任务的差别、行为要求的差别、人际关系的变动、内在需要的变化等等,都需要当代大学生学会成熟面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推进知识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心理学与生活》正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为:1.普及心理学知识,拓展大学生知识容量,完善大学生知识体系;2.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技能,服务于日常生活;3.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三、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周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课时合计讲课实验实践161第一章42第二章43第三章44第四章45第五章46第六章47第七章48第八章4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心理学导论本章教学目的:学习心理学的概念,了解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性与统一性。本章主要内容:心理学的概念、任务与研究方法、当代主要心理学观点。本章重点、难点:破除普通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参考文献:1.《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美】理查德·格里格、普利浦·津巴多著,王垒、王等译甦2.《心理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叶浩生主编本章思考题:1.我们为什么学习心理学?2.心理学是如何产生的,当现代心理学的目标是什么?3.心理学家们是如何工作的?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节: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第二章:心理、意识及其他状态本章教学目的:理解意识的不同状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建立健全自我意识。本章主要内容:意识的内容、功能、意识的各种状态及觉知。本章重点、难点:各种意识形态的理解,睡眠与梦。本章参考文献:1.《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美】理查德·格里格、普利浦·津巴多著,王垒、王等译甦2.《寻找弗洛伊德》,科学出版社,【韩】李武石著本章思考题:1.无意识的心理事件确实能影响你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吗?2.日常生活中的梦境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吗?3.如何有意地改变我们的意识状态?第一节:意识的内容与功能第二节:睡眠与梦第三节:意识的其他状态:催眠、冥想、幻觉等第三章:人的毕生发展本章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确定更好的发展目标与路径。本章主要内容:生命周期理论、性别发展与性别认同、认知发展、人的社会化等。本章重点、难点:青春期及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性别身份认同、同一性混乱等。本章参考文献:1.《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美】理查德·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