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两种类型()A、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B、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C、成年人主体和未成年人主体D、法人主体和非法人主体2、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A、消极行为B、无意识行为C、消极地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行为D、危害不大的行为3、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方法是()A、先减后并B、限制加重C、绝对相加D、先并后减4、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告之自己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形态?()A、实行终了的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2年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有认罪表现B、有悔改表现C、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没有故意犯罪6、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1/2B、1/3C、2/3D、1/47、国家工作人员肖某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某公司的回扣40000元,归个人所有,肖某的行为构成()A、贪污罪B、受贿罪C、介绍贿赂罪D、贪污罪和受贿罪8、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A、中国公民B、外国人C、无国籍人D、任何人9、伪造信用卡的,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先伪造信用卡,然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应()A、二罪并罚B、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C、吸收犯,重罪吸收轻罪D、连续犯原则处理10、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15周岁11、农民孙某深夜偷割正在使用的通讯电缆,被偷割电缆价值500多元,中断通讯持续12小时。孙某的行为属于()A、破坏生产经营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盗窃罪12、民政干部杨某1998年7、8月间,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抗洪救灾款2万余元,借给其兄经营服装。杨某的行为属于()A、挪用公款罪B、职务侵占罪C、挪用特定款物罪D、挪用资金罪13、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减轻处罚14、收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青工罗某偷盗的工业用紫铜。罗遂偷出价值人民币1500元的铜块交予赵某。二人的行为()A、罗某构成盗窃罪,赵某构成销赃罪B、属于共同盗窃C、赵构成盗窃的教唆犯和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D、赵构成盗窃罪,罗构成贪污罪15、司法解释是指()A、公安机关所作的解释B、法院和检察院所作的解释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所作的解释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的解释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自首的概念、成立条件及其处罚原则是什么?2、一般累犯的概念与构成条件是什么?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1、试述我国刑法对几种特定人刑事责任的规定,并说明理由。2、试述挪用公款罪的概念、特征及与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