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设合格应用型本科院校河西学院党委书记周永革院长刘仁义河西学院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是甘肃西部和千里河西走廊唯一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本科院校以来,学校坚持“转型、提升、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建设合格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己任,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不断实施学科专业调整和改造,加快学校转型步伐。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5万多人,涌现出了以中科院院士、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国际催化奖”获得者李灿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和一大批辛勤工作在基础教育及各条战线的业务骨干。目前,学校下设15个二级学院,11个研究所(中心),有40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已先后建成种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13门;建成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河西历史与文化省级重点学科、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西史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河西生态与绿洲农业研究院、化学基础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等。2008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1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承担省厅级项目100多项。21项成果通过鉴定,有53项研究成果获省厅级奖励(省部级奖12项),16项成果获得专利;出版著作6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4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多篇。“甘肃省河西走廊食用菌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及技术体系建设”等5项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经过升本11年的努力,学校发展实现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以师范专业为主向“师、农、工、管、艺”多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的成功转型。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12449人,其中本科生11889人。“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以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为发展方向;着力在教育教学、学科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等四方面进行转型,着力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与服务社会能力,着力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民满意的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秉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和优良传统,建设河西基础教育师资和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教师教育、农业教育和较为齐全的文理艺术基础学科三大优势,为甘肃,特别是河西的教育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河西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和传承创新以及河西特色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成果。升本后,学校坚持把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巩固和提升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的办学基础和竞争力,打造优质教师教育品牌,突出生态农业特色,作为学校准确定位、科学发展的基本选择。基本建立起能够有效适应和促进河西基础教育和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在继承50多年教师教育的成功实践和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先后申报开办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19个教育类专业,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师范教育体系。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幼学校合格教师为目标,不断探索“实践导向、合作培养”的教师教育模式。积极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幼学校结成合作发展共同体,在河西五市85个中小幼学校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先后建成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省级特色专业点,有2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学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和塔城市教育局签署实习支教协议,在新疆开辟师范生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