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如何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巧设情境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以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再现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是多样化的,初步概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面入手:1、利用图片、实物演示历史情境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就会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实物和模型不仅能形象地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情况,而且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研究中和历史教学中有很高的价值。如讲授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古代著名的工程时,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这些工程的雄伟壮观,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借助历史电影再现历史情境历史具有一次性的特征,逝去便不会回头。后人要认识历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将它还原。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就是要创设一个一个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供探究的空间。如讲授《火烧圆明园》时,可先播放同名影片。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让学生进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3、播放音乐,渲染历史情境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都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具有时代的气息。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许多相关的革命歌曲。如《长征组歌》《南泥湾》《松花江上》等。在近代现代史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些革命歌曲。如讲“九一八”事变时,可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陷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之中。然后学生进入学习,也就能很快进入状态。通过内容的学习,学生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4、进行表演,体验历史情境针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人物。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不断的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如讲授地动仪时,我让学生事先看书,然后请一位学生以发明者张衡的身份到前面黑板上绘图介绍地动仪的设计原理,同时接受记者(其他学生)的采访,解答记者的疑问。学生们自告奋勇扮演张衡,到前面边绘图边讲解地动仪的设计意图,其他同学也纷纷扮起了记者。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了解了地动仪设计的巧妙之处,而且通过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求知欲。5、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情境优美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美感,生成一种积极的动力。教师可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沐浴在情感的暖流中,激发学习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共鸣,把历史的魅力,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