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案例 1】班级公约是这样形成的 案情介绍:一天课间,气鼓鼓的小麦同学到老师办公室告状,说前桌的小梁进出座位时碰掉了她的书,不肯捡起来,还骂人。看着小麦委屈的样子,老师安慰了她几句,又让人把小梁和他俩的同桌请来。小梁辩解道自己没错,并且是小麦先骂人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决定让全班同学做裁判,自习课时在班上公开审理。小麦是原告,小梁是被告,并要求其回去后再仔细想想自己哪儿对、哪儿错。 课上,审理开始。小麦认为小梁碰掉了她的书不捡还骂人。小梁辩解道,由于桌距窄,自己碰掉小麦的书不是故意的。而且自己本来想给她捡的,可她态度不好,他还没有及时捡她就骂他。老师听后认为,原告认为被告不懂礼貌,有错不改还强词夺理,对人缺乏应有的尊重;被告认为原告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还说脏话。双方都认为错在对方,难道你们自己就没有一点问题吗?小麦认为自己有点小心眼,有时说话还带脏字。小梁认为自己性子急,脾气不好,爱骂人,有时明知道错了也不愿意道歉。于是,老师又询问了其他同学的看法,班长认为同学之间,尤其是邻桌之间类似碰掉书的事常有,不值得去计较。生活中免不了这些小摩擦,让一让就没事了。其他同学也讲得头头是道,气氛热烈。于是老师宣布,小麦和小梁互相道歉,握手言和。班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老师赶紧趁热打铁提议说:“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重演,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我们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同学们齐声赞成。很快,班级公约出台了:团结友爱,互敬互谅;发生矛盾首先反思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礼貌待人,知错就改。 案例分析:本案例是由一件特别小的事情引起的,但由于当事双方互不谦让,并且有言语过激的行为,导致矛盾扩大化。教师以法庭辩论的形式,将两位同学的事情拿到班上来现场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使班上其他同学认识到了应该团结友爱,互敬互谅;发生矛盾首先反思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礼貌待人,知错就改。 处理建议: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氛围和优秀的班集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能力,能在他人的评议中调整自我认识,团结友爱,互敬互谅。 【案例 2】班级管理 案情介绍:第一次当班主任的王老师,想着将成为五十几个孩子的“领导”,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凡事身体力行,扶扫帚,擦窗台,捡废纸。半个学期过去之后,现实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