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走出职业倦怠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走出职业倦怠_第1页
1/11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走出职业倦怠_第2页
2/11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走出职业倦怠_第3页
3/11
读《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有感 2009-10-11 14:50:17 分类:读书笔记 这个月,我在图书室里借了一本关于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的书,因为我曾经有过这种职业倦怠感,特别是当压力大的时候。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其中有一篇《谁偷走了你的激情》写得蛮好的,现在与大家来分享。 书中讲了教师工作是育人的职业,面对的是每天都在变化发展的学生,而人是最独特、最具魅力的,尤其中是小学生,他们又是富于变化、最具有可塑性的。面对“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学生,有些教师因为主客观原因,往往采取“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抱着陈旧的教案,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除非教材改了,迫于无奈,才不得不重新备课,重新写教案。至于平时注意去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储备、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的老师,按比例而言显然不多。有些老师总是将自己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原因归咎于太忙,没有时间。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解释,是将责任外化的一种表现。为什么有些老师能做到教学和科研两头抓,提升自己,主动将自己塑造成为名师,而有些老师一辈子都是教书匠?为什么有些教师不仅教学科研成果优秀,而且通过努力获得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而有些教师则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什么有些教师成为学校领导的赏识和重点培养的对象,而有些教师则处于默默无闻、被边缘化的境地,有被学校的“末位淘汰制”淘汰的危险呢?先秦时期老子强调,人们凡事首先要自我反省,“反求诸己”,一味的怨天尤人是消极的人生观。 我针对作者所与的文章,反思了自己。我觉得前几年的我也是有以上的现象的,经常不动脑筋地抄教案,理由为太忙,没时间多想,结果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没有什么进步,也没有成为什么“名师”。不过,现在的我不再像十年前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我会积极面对各种新的挑战,面对领导的信任,我有责任将每一件事情尽自己的力量做好,让自己满意,让领导放心。所以,我现在工作的心情还是不错的,也没像以前一样有职业倦怠感了 寒假读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一书,深有感受。 “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 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 8小时。 从大量的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也有一些教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走出职业倦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