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机加池设计说明

机加池设计说明_第1页
1/13
机加池设计说明_第2页
2/13
机加池设计说明_第3页
3/13
1 机械加速澄清池 机械搅拌澄清池属于泥渣循环型澄清池。其池体主要由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及分离室三部分组成。 这种澄清池的工作过程 (见图 3-14)为:加过混凝剂的原水由进水管 1,通过环形配水三角槽 2 的缝隙流入第一絮凝室,与数倍于原水的回流活性泥渣在叶片的搅动下,进行充分地混合和初步絮凝。然后经叶轮 5 提升至第二絮凝室继续絮凝,结成良好的矾花。再经导流室III 进入分离室IV,由于过水断面突然扩大,流速急速降低,泥渣依靠重力下沉与清水分离。清水经集水槽 7 引出。下沉泥渣大部分回流到第一絮凝室,循环流动形成回流泥渣,另一小部分泥渣进入泥渣浓缩室V 排出。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设计要点与参数汇列于下。  池数一般不少于两个。  回流量与设计水量的比为(3:1)-(5:1),即第二絮凝室提升水量为进水流量的 3-5 倍。  水在池中的总停留时间为 1.2-1.5h。第二絮凝室停留时间为 0.5-1.Omin,导流室停留时间为 2.5-5.Omin(均按第二絮凝室提升水量计)。  第二絮凝室、第一絮凝室、分离室的容积比=1:2:7。为使进水分配均匀,现多采用配水三角槽(缝隙或孔眼出流)。配水三角槽上应设排气管,以排除槽中积气。  加药点一般设于原水进水管处或三角配水槽中。  清水区高 度 为 1.5-2.0m。池下部圆 台 坡 角一般为 45°。池底 以大于5%的坡 度 坡 向 池中心 。  集水方 式 宜 用可 调 整 的淹 没 孔环形集水槽,孔径20-3Omm。当 单 池出水量大于400m3/h时,应另加辐 射 槽,其条 数可 按:池径 小于6m 时用4-6 条 ; 直 径 为 6~1Om 时用6-8 条 。  根 据 池子 大小设泥渣浓缩斗 1-3 个,小型池子 可 直 接 经池底 放 空 管排泥。浓缩室总容积约 为池子 容积的 1%~4%。排泥周 期 一般为 0.5-1.Oh,排泥历 时为 5-60s。排泥管内 流速按不淤 流速计算 ,其直 径 不小于1OOmm。  机械搅拌的叶轮直 径 ,一般按第二絮凝室内 径 的 70%-80%设计。其提升水头 约 为0.05-0.lOm.  搅拌叶片总面积,一般为第一絮凝室平 均纵 剖 面积的 10%-15%。叶片高 度 为第一絮凝室高 度 的 1/2-1/3。叶片对 称 装 设,一般为 4-16 片。  溢 流管直 径 可 较 进水管小一号 。  在进水管、第一及第二絮凝室、分离室、泥渣浓缩室、出水槽等 处装 设取 样 管。 2  澄清池各处的设计流速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机加池设计说明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