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稻作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23%和 37%。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水平最高的粮食作物。我国常年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30%,其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 40%。中国不仅稻作历史悠久,而且水稻育种科技水平也是世界领先。据预测,到 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 16亿,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粮食安全将成为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寻找提高水稻生产水平新增长点,促进水稻总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满足我国对粮食的需要,具有重大的蒽义。杂交粳稻是近期内最有可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对粮食总产贡献率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将是我国粮食增产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杂交籼稻已占籼稻种植总面积的 70%左右,而杂交粳稻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 3%左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到 2003年,全国的粳稻面积已达 773.3万公顷左右,随着粳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有希望在10年后达到 1000万公顷。如果能实现杂交粳稻种植面积比例从 3%到 50%的跨越,就有希望每年增产 35亿公斤优质稻谷,将实现粳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杂交粳稻发展现状1.1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现状纵观近十多年来世界水稻研究发展的趋势,培育超高产水稻品种一直是水稻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我国的水稻育种取得两次重大突破:一是矮秆水稻培育成功,把水稻单产水平提高了 20%;二是杂交水稻尤其是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又在矮秆品种的产量水平上提高了 20%。20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杂交水稻迅速大面积推广,对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无论理论研究还是生产应用都居世界领先水平。1981年,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农业科学家研究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了我国建国以来惟一的国家科技发明特等奖。据统计,20世纪 80年代中期全国杂交水稻面积在1000万公顷左右,约占籼稻总面积的40%;到了 20世纪 90年代初,全国杂交水稻面积扩大到近1600万公顷,其中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占籼稻的50%以上,目前我国年种植杂交籼稻约 1467万公顷左右,占籼稻种植面积的70%左右,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杂交籼稻的大面积、快速推广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 1976~200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籼稻约 2.67亿公顷,累计增产稻谷近4000亿公斤。杂交水稻的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