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法 1、无极转太极 起势 第一节 虚无无极论 法曰:无虚无极炁中理,太虚太极理中炁,动静乘风分阴阳,相分阴阳为天地。 虚无者飘渺空空,无极者混混沌沌,则其中含一点生机,此极为先天真一之祖炁,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龙虎二炁发源之始,易谓之太极也,儒谓浩然,道谓金丹,释谓牟尼,正此之谓也,名虽殊其理则一,知此道理可以入德矣。 (开始)预备起点,先将身体立正,两手下垂,面微仰,目平视,两足九十度之姿势,听息下行,使气充实丹田,心中摒除一切杂念,无思无虑,五蕴皆空,此势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浑圆一炁,取一炁含万象,以后无论演各法象,皆依此而开始。 第二节 太极论 法曰:太极动静分阴阳,少阴少阳体中藏,阴阳互生为四象,中间五土自生黄。 太极者,炁形之本,无极而生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则绵绵流行不息。太极阳仪是气之伸也,太极阴仪是气之缩也,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也。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由土而生,故万物之旺,以土为本,万物之衰,由土而归根。取之于身,在脏,属脾,为土,脾旺则四体百骸健全。取诸于法象,为旋法,土力也,内包四法,即金力、水力、木力、火力是也,共谓五德,而又谓之五行也。 (化身)将无极之势,半面向左转,左足跟靠右足里胫骨,为四十五度势;随时再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取义中立不倚,和而不流;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颚,谷道微提。此势取法一炁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阳,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双修也。故心一动而万象生,其理流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一静,其意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理,动静一源,分而言之为化象,合而言之仍归一炁也。 象形术开始动作为“无极式”和“太极式”,先立定,后左转。体操运动员也如此开场。将立定和左转,以“无极”、“太极”命名,说明有内功在。什么内功?李老言:仪式。 形意门需拜祖师,一次跪拜祖师时,李老惊觉自己的功夫好像得到了校正。 要将立正、左转当成祭天拜祖的仪式,肃穆端庄,没练内功也有内功之效。一站,是与万物同在。左转,是回到万物诞生之前,那时天地还没有定位。在佛家而言,顺时针的右转生万物,逆时针的左转空万物。薛颠言,左转可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