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染色体基础知识

染色体基础知识_第1页
1/19
染色体基础知识_第2页
2/19
染色体基础知识_第3页
3/19
《染色体》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染色体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基因)的物质,在显微镜下呈圆柱状或杆状,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时期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因此而得名。 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而在有性繁殖大部分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称为二倍体。 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 [1]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 XY,雌性则为 XX。鸟类和蚕的性染色体与哺乳动物不同:雄性个体的是ZZ,雌性个体为 ZW。 编辑本段发现 1879 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F1eming·w )把细胞核中的丝状和粒状的物质,用染料染红,观察发现这些物质平时散漫地分布在细胞核中,当细胞分裂时,散漫的染色物体便浓缩,形成一定数目和一定形状的条状物,到分裂完成时,条状物又疏松为散漫状。 1883 年美国学者提出了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说。 染色体 1888 年正式被命名为染色体。 1902 年美国生物学家沃尔特·萨顿和鲍维里通过观察发现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与基因具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并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928 年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从而获得了生理医学诺贝尔奖。 1953 年 4 月《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DNA 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被誉为 20 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 1956年,美籍华裔遗传学家Joe Hin Tjio (1919–2001,资料译为 庄有兴 或 蒋有兴 ),和Levan首次发现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 46 条,标志着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建立。46 条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配成 23 对,第一对到第二十二对叫做常染色体,为男女共有,第二十三对是一对性染色体,雄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 XY;雌性则为 XX。 编辑本段结构 简介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显示染色体是由直径仅 100 埃(Å,1 埃=0.1 纳米)的 DNA-组蛋白高度螺旋化的纤维所组成。每一条染色单体可看作一条双螺旋的 DNA 分子。有丝分裂间期时,DNA 解螺旋而形成无限伸展的细丝,此时不易为染料所着色,光镜下呈无定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染色体基础知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