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柯达与富士:胶片双雄的冰火两重天 2012年01月19日 新浪科技 郑峻 发自美国硅谷 冰火两重天 柯达与富士,黄色与绿色,胶片时代的一对老冤家,曾经主宰全球影像市场,伴随着数代人的成长。进入数码时代后,两家传统霸主同样遭受过冲击,但眼下的命运却截然相反,一家欢喜一家愁。 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在纽约依据《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对于成立 131年的影像巨头柯达来说,辉煌的历史终于走到尽头。柯达股价在过去一年累积下跌了88%,目前仅为 0.55美元,市值不到 1.5亿美元。 同一个月,富士胶片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消费电子展(CES)发布了重量级单电相机 X Pro 1,并正考虑投资陷入财务丑闻的传统光学公司奥林巴斯(微博),借此扩大光学业务。目前富士市值将近 120亿美元,全年营收接近 500亿美元。 同样是传统胶片厂商,同样遭受数字影像冲击,为何柯达和富士走出了两条完全相反的轨迹,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命运? 2 数字先驱者 柯达是胶片时代毫无争议的霸主,但同样也可以说,“成也胶片,败也胶片”。胶片带给柯达辉煌的历史、无限的荣光、巨额的利润,导致他们迟迟不愿走出这个安乐窝,对数码影像反应迟钝以至于被市场所抛弃。 1975年,柯达实验室研发出了全球首台数码相机,1991年推出基于尼康技术的首款数码单反 DCS 100,几年后又推出首款傻瓜(Point and Shot)数码相机。可以说,柯达是数码影像的发明者。 如果柯达不那么沉迷于胶片带来的巨大利润,而利用自己的领先技术,大力开发数码相机业务,或许如今的市场仍然是柯达独大的局面。但结果却正好相反,数码相机的发明者却最终被市场所抛弃。 当时的柯达高层对数码影像技术存在两方面的顾虑:一方面担心数码影像会蚕食胶片市场,冲击公司的巨额利润;另一方面认为打印照片是人们保存记忆的首选手段,对照片冲印市场恋恋不舍,对数字化时代准备不足。 炸楼也没用 2000-2003年,柯达胶片利润下滑了 70%。直到这个时候,柯达才意识到数码已经是大势所趋,当年柯达宣布停止 3 投资胶片业务,开始寻找转型之路,更在2007年为表决心炸掉胶片大楼。但这个标志性举动并未给柯达带来市值改变。 虽然柯达在数字传感器技术方面曾占据领先,但他们却始终未能将创新转化为实际商机。柯达的数码相机也曾在美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由于技术更新缓慢,价格缺乏吸引力,在佳能、尼康、索尼等日本厂商的围剿下,销量持续下滑。 而在传感器技术方面,柯达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