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规定了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适用于汉语的书面语(包括汉语和外语混合排版时的汉语部分)。 新标准中,我们平常使用较多的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等点号和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等标号的基本用法是不变的,但是新增、补充或明确了一些内容,其中与日常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如下。 1 点号 1) 句号 《标点符号用法》的补充规则提到“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2) 问号 (1)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示例: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2)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 示例: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3)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 3) 逗号 (1)用于较长的主语之后。 示例: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2)用于句首的状语之后。 示例: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3)用于较长的宾语之前。 示例: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4)用于较长的主语中间、宾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示例: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 (5)某些序次语之后。例如,“第一,”“其一,”“首先,”。 4) 顿号 (1)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示例1:飞机在6000 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示例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咱们社一般改为第二、第三产业。) (2)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扩注),宜用顿号。 示例1:“日”“月”构成“明”字。 示例2:《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示例3:办公室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5) 分号 分项列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