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如何用新教材教 孝义市教研室马瑞珍 从目前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我发现老师们还是停留在教教材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区别: 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却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固化了的东西,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再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 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 与 下,学生自 主学习 、合 作学习 和探 究 学习 的过程,因而,“自 主建 构 ”是课堂教学的主旋 律 。 再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理 论依 据 。行为主义 教育理 论是前者的主要依 据 ,建 构 主义 教育理 论是后者的重 要“靠 山 ”。因此,在新课改 实 践 中,教师要真 正 把“用教材教”落 到 实 处 ,一项 必 须 要做 好 的基础 性 工作,就是要深 入 学习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牢固树立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观、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教学行为才能回归正确的教育轨道, 如何帮助老师们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 ” 一、看教材——教材既是“范本”也是“学本”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展开课堂对话的桥梁,是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桥梁,因而教材是一个“范本”。作为范本,教材内含教学方法的指引,为展开教学提供话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方案。 1 0 课2 个活动主题《父母默默的爱》和《多一些理解》 1 1 课3 个活动主题《我们都爱父母》《我们了解父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