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染有什么危害? 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 1986 年 4 月 25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 60%,且直至事故发生 10 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事故发生 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 3 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 2 人,至 1992 年,已有 700O 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 15 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 万人。 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 30 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 7 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 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 年内100 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当年发生事故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震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 事故后的 7 年中,有 7000 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 1/3 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 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 83.4 万人中,已有 5.5 万人丧生,七万人成为残疾,30 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海洋被誉为“国防的前线、贸易的通道、资源的宝库、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然而,她正受到严重的污染,常见的主要有漂浮物污染和有机化合物污染及其引起的赤潮、黑潮。海洋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环境的恶化,生物品种的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诸如海洋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 污染、海洋放射性 污染等等。受到污染的海域,会造成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造成优美环境的破坏等。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