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梳棉机盖板工艺的讨论

梳棉机盖板工艺的讨论_第1页
1/8
梳棉机盖板工艺的讨论_第2页
2/8
梳棉机盖板工艺的讨论_第3页
3/8
梳棉机盖板工艺的讨论 梳棉机上盖板的作用最全面,作用原理最复杂。它不仅有梳理作用,还有除杂、混和与均匀作用;它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还与产量、用棉量等直接相关;因其分梳、转移充塞原理极复杂,故多年来对盖板部分的改进最少。锡林部分尚有金属针布的重大突破,而在盖板针布上却未能推广应用。因此,对盖板部分的有关工艺因素值得深入探讨。 1 对回转盖板的工艺探讨 1.1 盖板针上纤维受力与针间纤维层的关系 研究盖板针上纤维受力与纤维层的关系是研究盖板根数、速度与回转方向等问题的理论基础。盖板针上纤维受力不同于锡林的根本之处是:(1)盖板速度很慢,不存在离心力;(2)盖板齿深一般在 4.8mm左右(下膝高3.5 mm),远较锡林齿深(0.6mm)大 7 倍之多。因此,决定了盖板针间拥有纤维层,纤维层由少到多,是随着盖板的向前运行逐渐增多的,更确切地说,是随着盖板参与梳理时间(Tw)的延长而增多的。纤维层由少到多的变化,影响了盖板行进在不同部位时,针上纤维受力的变化(见图1) 图1 中:R 为切向力,主要表现为梳理力;U 为法向力,主要包括纤维层弹力等;F 为摩擦力,F=(Rx+Ux)·μ 。 当盖板正转时,在靠近盖板人口部位处,针间纤维层很少,故U 力小;而此处进入工作区的棉束较大,梳理力只大。故主要表现为Ry≥Uy+F(或Uy≤Ry-F),因此,在实现梳理的同时,纤维向盖板针内充塞,纤维层逐渐增多。 随着梳理时间的延长,纤维层逐渐增多,U 力增大而R 力随着棉束的减小(或少)而减小,故而针上纤维受力逐渐由向针内为主变为时而向(针)内 Uy≤Ry-F(当棉束较大、厚时),时而向(针)外 Uy≥Ry+F(当针面棉层薄时);或瞬间形成既不向内也不向外,即 Ry+F≥Ry-F,出现纤维被握在针上的情况。所以,纤维在此受到充分的、上下反复的多次梳理,保证了分梳作用的完善,从而起到了良好的均匀、混和作用。 国内外试验证实:锡林每一转带人盖板工作区的纤维只有 14%被锡林一次带出,而其余 86%的纤维则大部分进入盖板针内(即 Uy≤Ry-F);而锡林一转带出的其余 86%的纤维,则大部分是由盖板针内向外(即 Uy≥Ry+F)送出的,其送出的纤维多来自锡林此前 100 余转中进入盖板针内的纤维。因此,盖板在实现梳理的同时,不仅有均匀作用,还因针内外纤维多次反复转换而实现了良好的混和作用。所有这些作用没有针间纤维层的存在,是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 但是,纤维层的多少是有一定极限的。当Tw 过大(即盖板针布速度过慢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梳棉机盖板工艺的讨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