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技术 ◆概述 ◆先锋植物 ◆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场地整理及客土 ◆种植与管理 ◆植被恢复的新技术、新方法 一.概述 1 .定义 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 植被恢复:通过人工或人工与天然结合等手段营造出植物长久生长的生育基础,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的过程。 植被恢复与植被重建、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生物工程治理等都是内涵基本相同的词语,它既是一种治理手段,同时也是治理的过程和目的。 2 植被恢复的主要目的 2 .1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全 是指由于开发等而丧失机能的植物群落的恢复或是完全消失的植物群落恢复而形成生态系统地保全 2 .2 周围环境的保全 是指由于开发能造成环境变化对周围的影响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例如:泥沙向下游的冲击等 2 .3 景观的保全 是指在景观上对重要地区的保护,通常特别要求自然公园应重视与自然景观的协调。 3 .植被恢复国内外研究概况 关于植被恢复的研究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植被退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后果,植被恢复目标及其生态学原理,干扰体系对退化植被系统的影响,植被恢复途径,以及植被恢复对环境影响及效益等等。 3 .1 植被退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后果 具体研究退化植被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时空结构变化,生物生产力下降,生物间关系的改变。陈佐忠等认为,草原退化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退化,退化体现在非生物因素,亦体现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生物功能组分以及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过程,退化阶段不同其表征指标不同。 3 .2 植被恢复目标及其生态学原理 主要包括生境组合胁迫原理、生态适应性原理、种群密度制约和分布格局原理、群落内种间关系协同进化依赖原理、生态位原理、群落演替原理、生物入侵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斑块-廊道-本底景观结构模式原理等等。 3 .3 干扰体系对退化植被或生态系统的影响 主要干扰方式有森林采伐、开垦、过度放牧、开采矿产资源、采摘、不合理的种植和养殖、在人为有意或无意帮助下外来种的侵入和偶见种取代群落建群种与优势种的生态现象以及病虫害的大发生等。适当的干扰(如土壤干扰、引入新物种等)对恢复乡土物种是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存在生物入侵的隐患。 3.4 植被恢复途径 3.4.1 宫胁(Miyawaki)法 日本学者宫胁昭根据植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