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气体放电学原理

气体放电学原理_第1页
1/15
气体放电学原理_第2页
2/15
气体放电学原理_第3页
3/15
气体放电学原理 1. 碰撞,激发与电离 1) 碰撞 碰撞分为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只改变电子及分子的运动方向,非弹性碰撞则引起原子的激发与电离。 2) 潘宁效应: Penning Effect 若 A,B 分别为不同种类的原子,而且,原子A 的激发电位大于原子B的电离电位,当受激原子A 与基态原子B 碰撞后,使基态原子B 电离,受激原子A 的能级降低或变为基态原子A,这种过程称为潘宁碰撞或潘宁效应。 例如: Ne 的亚稳态激发电位是 16。53V,大于 Ar 的电离电位 15。69V。 3) 电离前的管内电流电压变化原理 (瞬间变化) 当电压逐渐增加时,电流逐渐增加;电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开始有原子被激发,电子能量被转移,此时电流反而减小;当电压继续增加时,电子能量继续增加,电流再次增大。 4) 激发与电离规则 有效碰撞面积越大,激发与电离的几率越大电子的运动速度越大,激发与电离的几率越大;但电子速度到一定程度时,来不及与原子发生能量转移,激发与电离的几率反而减小。 当电子速度非常大时,激发与电离的几率再次增加。 5) 特殊形式的激发与电离 a.光致激发与光致电离 热激发与热电离: 在辉光放电中,原子热运动很小,热电离和热激发作用极其微弱,可以忽略;但在高压气体和超高压气体中的弧光放电,热电离和热激发过程就必须考虑。 温度越高,激发和电离越多。 b.放射性射线引起的激发和电离 射线引起的电离: 相当于高速正离子和气体的第一类非弹性碰撞,电离能力很大。射线引起的电离: 相当于高速电子和气体的第一类非弹性碰撞,电离能力较弱。射线引起的电离: 相当于能量很大的光引起的光致电离,穿透力极强,对气体电离作用十分显著。 6) 带电粒子的消失 带电粒子的消失有两种: a. 带电粒子的复合 ;b.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跑上电极而消失。 带电粒子的复合有空间复合与管壁复合: 空间复合: 正负粒子在放电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中性粒子,包括电子复合及离子复合。 管壁复合: 放电熄灭后,管内电极电位与管壁相同,电子与正离子会从放电空间跑上管壁及电极表面,并且复合,这一过程称为管壁复合。 7) 汤生电子繁流(电子雪崩)理论 电子从阴极跑向阳极的路程中,不断与气体原子发生碰撞电离,新产生的电子也向阳极运动产生更多的电子,电子越来越多,电子流迅速增长的过程叫做电子繁流或电子雪崩。 : 汤生第一电离系数,代表电子对气体的空间电离。 : 正离子的空间电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气体放电学原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