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教学设计 曹县大集乡初级中学 设计人 胡超玮 2011年9月15日 一、课题内容: 本课题所复习的内容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2 课时。 二、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2 、学情分析 尽管小学自然课对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氧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学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进入化学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但是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