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土保持高级工复习题 第一章: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 一、土壤侵蚀的概念及其分类 土壤侵蚀:一般可概括为在水力、风力和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地面土壤及其母质被剥蚀、转运、沉积的整个过程。 古代侵蚀是正常侵蚀:由于天然植被条件比较好,土壤侵蚀的速度非常缓慢,不易被察觉,土壤流失的速度常常小于土壤形成作用的进展,因而不仅不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反而对土壤的更新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正常侵蚀。 现代侵蚀是加速侵蚀:主要是指土壤侵蚀的速度大于土壤形成的速度时,土壤被侵蚀的速度加快,导致土壤肥力的减低,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的侵蚀破坏。这种侵蚀过程,通常称为加速侵蚀。 二、加速侵蚀的分类及特点 (一)面蚀(土壤流失) 层状面蚀、细沟状面蚀、鳞片状面蚀 (二)沟蚀(土壤冲刷) 侵蚀沟由沟顶、沟沿、沟坡、沟底、水路、沟口、冲积扇(冲积锥)组成 (三)重力侵蚀 主要表现形态有坠石、山崩、地滑、滑塌、坐塌和岸塌等不同形 2 式 以重力为主要动力的侵蚀形态有陷穴、滑塌与崩塌、泻溜、山崩与坠石 (四)泥石流 石流与泥流 第二章:土壤侵蚀的因素 一般认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为正常侵蚀,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为加速侵蚀。 一、自然因素 (一)地形条件 坡度、坡长、坡向、坡形 (二)气候条件 温度、湿度、光 (三)土壤因素和地质条件 凡属于增加土壤透水性的措施,都有利于水土保持。 (四)植被条件 植被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表现在: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少雨滴激溅、降低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泥沙以及固持和改良土壤等。 二、人为因素 (一)破坏森林; 3 (二)陡坡开荒; (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四)过度放牧; (五)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中的破坏。 第三章:吉林省土壤侵蚀分区 水土保持区划可分为四个区十五个亚区 一、东部山区土壤侵蚀区 (一)长白熔岩台区亚区; (二)敦化台区亚区; (三)延边盆谷地亚区; (四)中山丛山亚区; (五)通化低山中山亚区; 二、东部半山区土壤侵蚀区 (一)低山丘陵盆地亚区; (二)蛟河盆地亚区; (三)低山丘陵亚区 三、中部丘陵漫岗土壤侵蚀区 榆树县西半部、德惠、九台、农安、怀德等县的大部和梨树县的一部分。 四、西部平原风蚀区 4 (一)辽河冲积平原亚区; (二)沙丘、沙垄起伏平原亚区; (三)桃儿河冲积扇亚区; (四)乾安台地亚区; (五)长岭、农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