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发展简史 第一节 水彩画的特点及表现语言 一、 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画种之一,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使它独立于其他画种,并在艺术领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调和水彩颜料来进行色彩表现的画种。水彩画因其工具材料的特点和特有的表现语言而形成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常常被誉为绘画中的“抒情诗”和“轻音乐”。透明清新、滋润空灵成为水彩画艺术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水色韵昧 水彩画强调水色的运用。没有水,就没有水彩画。水彩画因其对水的性能的充分运用和尽情发挥,形成了其他画种所不易做到的水色韵味。水彩画是通过水彩颜料、水及其他工具材料,按照画家的创作意图,利用水彩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段,通过形体、色彩、光影等进行形象的描绘。水彩画颜料直接用水稀释,颜料中加入的水越多,颜色就会越浅,其透明性也就越高。用水调和颜料,可浓、可淡、可干、可湿。通过水与色的巧妙配合,或泼洒、或点染、或浸润,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创造出千姿百态、韵味无穷的画面。 水彩画的“韵”,既指水色交融的“节奏韵律”,也指因画面形神妙达所产生的“气韵”、“神韵”及带给欣赏者的无穷“韵味”。“韵”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代表着一种超逸洒脱的精神境界和回味无穷的审美情趣,是一种理想美。范温《潜溪诗眼》曰:“韵者,美之极。”六朝时期,“韵”指的是人物的风度气韵,又可解释为音乐的节奏韵律。后来,韵的使用范围扩大到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领域,通常指一种以抒写作者主观审美体验为主导、生动自然、委婉含蓄、趣味无穷的艺术境界。严羽《沧浪诗话》论:“诗之有神韵者:如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列在“六法”之首。韵之极,更体现在审美欣赏时能引发欣赏者无尽的遐思与想象,即所谓“有深远无穷之昧”才可称作“韵”。 水彩画的“韵”,离不开水彩画的重要媒介— — 水。水的轻盈、透明和流动性,色彩的透明感,使画面构图的形式结构、章法体势更容易产生一种音乐的节奏韵律美,故水彩画又有 “小夜曲”之称。这种韵律美,或通过线条的粗细、构图的疏密来表现,或通过干湿交融、色彩浓淡来达到。同时,水彩画所产生的“韵”,不仅仅包含节奏之韵,更为重要的是水的不确定性及水色交融后在画纸上所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多样性,让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审美趣味。 这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