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指标体系构建 水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共存的体现。水生态系统是水资源——水生态——经济——社会四个方面构成的复合系统。每一方面都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变化又在系统的耦合作用下影响着其他子系统,并促使整个复合系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否符合生态文明要求,最终落实到人的价值观、生态观,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包含了人和自然两部分,从属性可分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基于水生态内涵构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可分为系统层、目标层和指标层。系统层是指按水生态系统各组成属性、特征和作用进行分类;目标层是为达到水生态系统自然、社会、经济和谐,指导水生态系统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所定义的各子系统的目标;指标层是根据系统层和目标层的定义,对应目标层目标内容的具体评价指标,反映水生态文明状况。 1、水资源指标 水资源量是衡量水资源的基本指标,也是水生态、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存在的前提,水资源量满足水生态、社会、经济的需求,水生态文明的基本条件。评价指标有生态系统需水量保证率、人均可供水量、供水保证率、湿地保留率,对于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指标可采用地下水供水比。生态环境需水量保证率是判断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的程度。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气候等重要作用,因此湿地也是衡量水资源作用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在整个供水系统中一直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地下水供水比是地下可供水量在供水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地下水资源供给能力的一个指标。 2、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 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从生态系统自身出发,稳定而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能够维持自身的组织结构长期稳定完整,并具有抵抗干扰、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自我运作的能力,同时对外界压力有一定的承受弹性。水生态系统健康是反映水生态环境状况,保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 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为反映水生态系统自然属性的指标。水生态系统中的水生生物结构和食物链是大自然演变进化而来,对于天然的水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同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理化条件和性质决定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当水生生物所依赖的这些理化条件(包括水量、水文过程、水质、生存范围和通道、底质、泥沙等)发生显著变化,使土著、特有水生生物无法生存和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