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水调歌头》 姓名:乔微 学校名称:北京市第十六中学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达到能正确认读; 通过【百度知道】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结合书下的注释进行翻译。 二、 教学课题 1、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2、本节课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词。 ②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和分析写作背景来理解古代诗词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作者虽政治失意、亲人分别却乐观旷达的胸襟,能够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 三、 教材分析 1、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 单元第25 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也是咏月词中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 这首词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于天上仙境的奇想。作者把“人间”与“天上”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并且毫不含糊地回答“何似在人间!”充分表达出作者留恋人世,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下段写望月怀人,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诗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和豁达。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预习朗读,且有朗读能力和朗读的欲望,能较快的正确朗读古诗词。 学生有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有结合注释分析诗词内容、了解大意的能力,又通过百度知道进行预习,能较快的完成翻译。 3、重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这首词。通过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通过朗读、分析写作背景,以及词的内容逐步理解。 4、相关准备: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水调歌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导入时可以使用的音乐,便于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