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语合音词的语音构成类型及语义 语法问题1 合音,既指语流音变的模式,也指语流音变的产物。作为音变模式,它是汉语衍生新词的一种方式(造词方式),运用合音手段造成的词即合音词。2 合音词有的产生于古代,有的产生于近代和现代,有的产生于共同语,有的产生于方言。但是对于汉语来讲,不论其产生的时空如何,它们在语音形成和词义构成类型上,都具有同一语言的内部一致性,而与非汉语(比如英语、法语等)形成对立。为了尽量充分地显现汉语合音的类型,本文的合音词用例,涉及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及其方言 )。 除了共同语和笔者自己的方言,其他的合音词用例,源自文后可看出来源的参考文献,个别不能显示来源和需要解释的用例,文中给予了特别说明(含用加注的形式)。3由于好些合音词都有同一意义的非合音表达形式,和大多合音词见于方言,其词的书写和多是有音无字,文中的合音词汉字,该词原有其字的,本文用其原字,无汉字的我们依据惯例或引例原文,以方框加语音表示。 合音词从古到今都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从我们查阅到的有限文献看,古近代汉合音词的研究大多偏重于训诂,现代合音词研究大多见于某个方言特殊现象的描写与说明。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对汉语合音词构成类型作系统的归纳与论述,同时兼及合音词研究与应用思考,借此《方言》向各位方家,尤其是方言界的专家和朋友们求教。 一 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 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讨论合音音节及其构成合音的材料音节(被合音音节)之间的语音联系模式。或者说,讨论由多音节产生合音音节的基本方式。合音音节的语音要素选自材料音节,由于语流音变的影响和语音的其他选择,合音词的语音音素有的直接来自被合音节,有的来自语流音变形成的音素。根据合音音素的不同,合音词可分为两类:㈠直选类合音、㈡选变类合音。 1 .1 汉语音节是声韵调结构,直选类合音的声韵调,都是直接从材料音节中选取的,没有使用新的音素。根据选材音节及所选音素,常见直选类合音有以下几种合音模式。 1 .1 .1 前声-后韵-后调式(反切式)。 这类合音的构成,与古汉语中“反切”注音方式同理,即由前一音节的声母、后一音节的韵母和声调构成。例如: (1)早晚 tsau 214 u an214 → 昝 tsan214 (普通话) (2)没有 mu 22 iu 35 → 冇 miu 35 (安徽歙县) 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和语言学系93 级以来选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