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之处在于它有原始核。但无核膜、核仁,也缺乏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水产动物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疖疮、腐皮病等。今日小鱼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细菌性疾病。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被感染的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细菌。主要危害草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许多淡水鱼类也能被感染。本病在水温15°C 以上时开始发生;在 15〜30°C 范围内,水温趋高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随之变短。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一般流行于 4〜10 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2.白皮病又叫白尾病,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极毛杆菌。病鱼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白皮病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发生在饲养 20〜30 天的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 龄及 2 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病。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 2〜3 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3.白头白嘴病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是一种黏细菌。病鱼自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张闭失灵。口周围的皮肤糜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帮在池边观察在水面游行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症状,但将病鱼拿出水面观察,则往往症状不明显。个别病鱼的颅顶充血,呈现“红头白嘴”症状。病鱼鼻孔前的皮肤病变较为严重,上皮细胞几乎全部坏死、脱落。结缔组织发生水肿,因此显得比正常的厚。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尤其对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