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_第1页
1/7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_第2页
2/7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_第3页
3/7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转载) 2006-12-31 10:13 管道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道运输具有输送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少、成本低、运输安全可靠、输送产品损失少、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管道业发展迅速。以美国管道业为例,第一条天然气管道建于1891年,管道全长193公里,靠气田地下压力输送。在10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管道业发展十分迅速,管道里程在世界属首位。到2003年,液体管道里程达到26×104公里,州际天然气管道达到46×104公里。管道输送工艺、制管水平、防腐、自动化以及运营管理等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管道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我国管道事业起步较晚,最早的一条原油管道是新疆的克乌原油管道,长度仅为140公里。到目前为止,我国原油管道已经初步形成网络,管道建设、运营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虽然与世界管道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甚至在有些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原油流变性 我国盛产多蜡原油,多蜡原油的输送一直是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科技中心的重点研究领域,而多蜡原油的输送工艺最大的特殊点主要来自原油的流变性。为此,管道科技中心的科技人员从多蜡原油的粘度反常现象开始入手,研究揭示了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从牛顿流体到非牛顿流体的变化,表现为假塑性、触变性、屈服假塑性等流变行为。又研究了多蜡原油的温度历史和剪切历史对流变性的影响,为多蜡原油低温输送提供了技术支持。几十年来,在原油流变学应用基础、工业应用和测量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流变学基础研究成果 研究与开发新型输油工艺,采用一些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原油进行改性,尽管作用机理不同,但宏观效果都在于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变性,因此输油工艺与原油的流变性密不可分。多年来,为更好地对原油的流变性进行评价,国内一些单位开展了下列工作,初步确定了原油流变性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含蜡原油相态与流型变化规律,以及表征其变化的温度参数; (2)含蜡原油触变性及其全流变曲线; (3)温度历史、剪切历史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4)原油流变特性改性技术及综合处理管输工艺的实施; (5)原油流变特性评价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的初步研究。 将继续开展的研究还有原油析蜡点、反常点、显触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