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与心理学思考 作者: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徐斌 录入时间:2009-8-10 阅读次数:708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孕伏策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个长方形。 (生试着画长方形,并写出名称及其面积计算公式) 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 (板书:长X宽二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面积÷宽=长) 2.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 师:刚才我们画的是一个面积确定的长方形。如果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可以有哪些办法? (生先讨论,并进行比画和想象) 师:请同学们汇报讨论结果。 生:可以把长增加。 生:可以把宽增加。 生:可以把长和宽同时增加。 师:如果一条边增加,另一条边减少,面积会改变吗? 生:不一定。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变化的实际问题。 3.揭题。(讲述并板书课题) [心理学思考]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知识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因此,必要的准备和铺垫是获得新知的必由路径。课始,回顾的目的是再现和激活,再现有关长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为本课解决问题做好认知准备。让学生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通过画图、讨论和交流,初步体验面积增加(或减少)的几种情形,为新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在正式学习画图策略之前,让学生两次画图(第一次画出长方形,第二次比画出面积增加或减少),让画图成为接下来探索新知的有效策略准备。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 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 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自主阅读例题,理解题意) 2.画图分析。 师:这道题和我们过去学习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长增加了,面积增加了。 师:这道题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光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 生:不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 生: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 师:可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整理题中的条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