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主要结论 ⑴省电力公司用工总量大,用工形式多样。除长期职工和农电工外,劳务派遣、短期合同、非全日制、其他从业人员等各种社会化用工形式均有存在。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用工风险,尤其是“混岗”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 ⑵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力公司人员分布主要以供电企业职工为主(80.4%);从员工性质来看,长期职工以技术技能型员工为主(59.7%)。 ⑶从岗位分布来看,企业生产范围外人员较多(服务类和不在岗职工占长期职工总数的17.7%),造成较大的人员富余。尤其是供电企业,岗位分布不均衡,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人才较为短缺,“用工总量超员、定员范围外人员总量大,农电工超员、管理岗位超员;核心主营业务岗位缺员”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严重。城区定员配置相对充裕,县供电公司配置相对不足。 ⑷从年龄结构来看,公司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1.4 岁)。经营管理人员35 岁以下人员仅占 4.2%,出现年龄断层,不利 于 后 备 干 部 的储 备 与 培 养 ;部 分对身 体 条件 要求 高 的生产岗位年龄结构明 显 偏 大,技能人员储 备 不足。 ⑸ 从学 历 来看,学 历 层次 相对偏 低 ,高 中 及 以下学 历 占生产类职工总数的60%以上 ;管理与 专 业技术岗位本 科 以上4228 人,占管理人员总数8514 人的49.66%,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54.37%有较大差距。 ⑹员工整体素质尚需提升。人才当量密度 0.8344,人才密度 90.43,高技能人才比例 66.71%,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人才当量密度 0.92)还有相当差距。技师高级技师 2132人,占技能人员21795 人的9.78%。要达到国网供电企业目标15.12%,需要净增加 1163 人。中高级人才不足(专业管理类人员高级职称 5%,中级职称 37%;生产技能类高级技师3.4%,技师 10.2%) ⑺代管企业较直管单位,人员素质明显偏低。 ⑻农电工农电工用工总量偏大(配置率 181.9%,);平均年龄偏高(38.3 岁),40 岁以上农电工占43.25%;农电工农电工队伍学历层次低,技能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混岗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部分农电工在主业生产、服务类、甚至在主业管理上混岗。 1.4 内外部环境分析 1.4.1 外部环境分析 (1)国家人才政策影响 2010 年 6 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