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场、静电场、电场力、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理解和使用电场强度的单位,了解一些典型的电场强度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试探电荷研究电场,知道用理想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体会用比值定义电场强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引入“场”概念的探索过程,感受科学家的钻研精神,通过建立电场强度概念和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的定义式qFE 和点电荷的场强公式2k rQE ,并知道这两个公式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由于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的物质,如何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来研究电场是教学的重点。在研究电场性质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用比值定义电场强度是教学的另一难点。 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提供示波器实物,演示观察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波形(或播放投影)。说明示波器在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简 介 示波管 中的电子束 受到 力的作 用而 运 动 ,打 在荧 光 屏 上形成 图 像 。(不要 求 也 不可 能让 学生在这里 就 明白 示波器的工 作 原 理,仅 让 学生有一个大 概的了解)。 接 着,引导学生汇 报 想要 弄 清 的问 题 (即 悬 念):例 如,电子受到 的是一种什 么 力? 是库 仑 力吗 ? 是由谁 提供的呢 ? 电荷间 的相 互 作 用是靠 什 么 传 递 的呢 ? … … 由此 引入新课,简介 本章 所 要 学习 的内 容 。 第二章 电场与示波器 2.1 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 一、电场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理清科学家探索“场”概念的简要历程:牛顿时代的人提出“超距作用的观点”。法拉第提出“近距作用的观点”并用“电场”一词;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从此“场”成为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 师生归纳 1.场: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即看不见有摸不着。 2.电场: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的场。可与引力场(重力场)类比 3.电场力:电场对放在其中的电荷的作用力。 4.电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5.静电场:相对与观察者静止的电荷的电场。 ◆ 教师引导 二、怎样描述电场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的性质呢?用什么样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