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 滤波电容容量大,因此一般采用电解电容,在接线时要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电容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 ★当 u2 为正半周并且数值大于电容两端电压uC 时,二极管 D1 和 D3 管导通,D2 和 D4 管截止,电流一路流经负载电阻 RL,另一路对电容C 充电。当 uC>u2,导致 D1 和 D3 管反向偏置而截止,电容通过负载电阻 RL 放电,uC 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当 u2 为负半周幅值变化到恰好大于uC 时,D2 和 D4 因加正向电压变为导通状态,u2 再次对C 充电,uC 上升到 u2 的峰值后又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数值时D2 和 D4 变为截止,C 对 RL 放电,uC 按指数规律下降;放电到一定数值时D1 和 D3 变为导通,重复上述过程。 RL、C 对充放电的影响 电容充电时间常数为 rDC,因为二极管的rD 很小,所以充电时间常数小,充电速度快; RLC 为放电时间常数,因为 RL 较大,放电时间常数远大于充电时间常数,因此,滤波效果取决于放电时间常数。 电容C 愈大,负载电阻 RL 愈大,滤波后输出电压愈平滑,并且其平均值愈大,如图所示。 四、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 1.电路组成 为了获得较好的输出电压波形,若将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中的电容换成电感,电感换成电容,并在转换后将两个电容的公共端接地,且增加集电极电阻Rc,就可得到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如右图所示。因为两个电容的三个端分别接在晶体管的三个极,故也称为电容三点式电路。 2.工作原理 ★根据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断方法,观察如上图所示电路,包含了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反馈网络和非线性元件(晶体管)四个部分; ★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断开反馈,加频率为f0 的输入电压,给定其极性,判断出从 C2 上所获得的反馈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同,故电路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各点瞬时极性如图所示。 ★只要电路参数选择得当,电路就可以满足幅值条件,而产生正弦波振荡。 3.振荡频率及起振条件 振荡频率 反馈系数 起振条件 4.优缺点 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好,但若用改变电容的方法来调节振荡频率,则会影响电路的反馈系数和起振条件;而若用改变电感的方法来调节振荡频率,则比较困难。在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如右图所示电路作为选频网络。 5.稳定振荡频率的措施 若要提高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频率,要减小C1、C2 的电容量和L 的电感量。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