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常见的方法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分析电路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电流分析法 即从电源正极出发,沿接线寻找电流的通路,回到电源负极。 例 1、如图所示,(1)如果只闭合开关 S1、S2时,灯泡 L1、L 2是怎样连接的?(2)如果只闭合 S3,L1、L 2又是怎样连接的? (3)如果只闭合 S2、S3,L2还会亮吗? (1)当闭合开关 S1、S2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首先到达 B点分成两条支路,一条支路电流经 S1 、L2到 C点,另一条支路经 L1 到 C点。两股电流从 B点分开到 C点汇合,最后合在一起经 S2流至 A 点,回到电源负极,所以这两条支路中的L1和 L2是并联。 (2)当只闭合开关 S3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至 B 点,流经 L1、L2和 S3后,从 A 点回到电源负极,流经两灯泡的是同一股电流,所示 L1、L2是串联。 (3)当 S2、S3同时闭合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电流从 B点经 L1可以通过 S2直接到 A 点,回到电源负极,不必再经 L2和 S3,也就是说 S2闭合以后,L2被短路了,短路时 L2上无电流流过,所以 L2不会亮。 二、先干后支法 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如果有,则为并联或者混连,画图时采用先干后支(电源与分支和汇合点之间为干路,分支和汇合点之间为之间为支路)的办法。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例 2、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步骤(1)找分支点和汇合点 A为分支点,B为汇合点。 步骤(2)先干后支(先画干路,后画支路) 上图红色标识为干路(分支点、汇合点与电源正、负极之间为干路),首先画出干路连接情况。 绿色和蓝色为支路,接着画支路情况。完成作图如下。 练习:分析 S1闭合;S2闭合;S1 S2同时闭合;S1 S2同时断开电路的连接情况。 三、拉伸法 对电路适当进行拉伸达到简化的目的。 例 3、将 L1线路向右拉伸将电路简化。 练习:分析 S1、S2闭合时,L1、L2两灯的连接方式。(提示:将 L1、L2拉到火线和零线之间) 四、节点法 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在电路中,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