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脑死亡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 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 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 能永久性停止。 1. 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2. 脑神经反射消失 3. 无自主呼吸 4. 脑电波及诱发电位消失 5.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1、易发生休克:细胞外液减少,水份向细胞内转移。 2、脱水体征明显: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液进入血管,组织间液明显减少,皮肤弹性丧失、眼窝囟门凹陷。 3、尿量变化:早期不明显(渗透压↓→ A D H ↓),晚期少尿(血容量↓→A D H ↑) 。 4、尿钠变化:经肾失钠者尿钠增多;肾外因素所致者尿钠减少(血容量、血钠↓→醛固酮↑ )。 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1、口渴感:刺激渴觉中枢,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2、尿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 A D H 增多,尿量减少,比重增高。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细胞外高渗,细胞内液向细胞外移动,细胞内液也减少。 4、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细胞外液高渗使脑细胞脱水,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 5、尿钠变化:早期(血管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变化不明显或增高。晚期(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减少 6、脱水热:由于皮肤蒸发减少,散热受到影响,导致体温升高。 水肿的机制 1 、 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导致组织液的生成多于回流,从而使液体在组织间隙内积聚。此时细胞外液总量并不一定增多。 ①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引起水肿 ②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 ③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滤出→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溶质及水分溶出 ④ 淋巴回流受阻,代偿性抗水肿作用减弱,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 2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全身水分进出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总量增多,以致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①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②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肾血流重分布、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病理生理学 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1. 心血管系统 (1)室性心律失常:与高血钾有关 (2)心肌收缩力下降 竟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减少Ca2+内流; 抑制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