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一、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间及频率是什么? 1、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2、最好在清晨采集痰标本。多数患者在清晨痰较多,且含菌量也多,尤其是对平时痰量少的患者,清晨采痰相对容易。3、对于肺炎,如果能采集到比较理想的痰液时,建议一个检验周期(4 天)内只送 1 次痰标本,不必连续送检,更不建议24 小时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突然改变。4、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 3 天清晨痰液送检。 二、痰标本的采集方法有哪些? 1、自然咳痰法:留取前刷牙,用清水漱口 3 次(或硼酸漱口),以除去口腔内大部分杂菌,之后先深吸气,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吐至一次性无菌痰怀(痰培养适用)或专用蜡浸小纸盒(抗酸杆菌涂片适用)内,盖好盖子。如果患者痰液较深,或者黏稠难于咳出时,可采用 3%~5%的 Nacl 溶液(气道刺激高反应的患者如哮喘,不宜使用)、氯化铵溶液、N-乙酰-L-半胱氨酸溶液进行雾化吸入,以帮助排痰,最佳痰液采集量为 2~10m1,最低不能少于 1ml。 2、特殊取痰法:由临床医生采集,根据方法的不同,主要有:纤支镜抽吸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获取支气管分泌物,操作较为安全。用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防污染保护套下采集的样本具有较大价值,常用的采集方法有: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用防污染样本毛刷采集!在欧美已将该方法采抜的标本作为替代金标准力法(肺穿抽吸或活检)用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经人气道吸引分泌物(ETA):经人气道吸引是目前临床对不能自然咳痰的患者较为常用的力法。但由于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原有的天然屏障防御机制受到损害,以及长期平卧后气道分泌物的坠积损伤气管局部黏膜造成黏膜的自洁能力丧失,环境微生物。口腔菌群常下行定植下气管中而不再保持无菌状态,所以此方法采集的标本同样会受到定植菌群的污染,也应该在培养前先做合格性筛查。经气管穿刺吸引物(transtrachealaspiration,TTA):由于采集到的下呼吸道标本不受上呼吸道下常菌群的污染,曾较广泛推荐应用于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尤其适合于厌氧菌培养。但此方法属于侵入性方法,患者比较痛苦,不易接受。经胸壁针刺吸引物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TNA) : 对于感染性疾病,法方法只用于诊断一些原因不明的肺炎(尤其在儿童)和免疫缺陷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