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 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 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 动 员 工积 极 性 以提高竞 争 能力 ,目标管理的出现 可 谓 应运 而生 ,遂 被广 泛 应用,并很 快 为日 本 、西欧 国家的企业所仿 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 目标管理的具 体 形 式 各种 各样 ,但 其基 本 内 容 是一样 的。所谓 目标管理乃 是一种 程 序 或 过程 ,它 使组织中的上 级和下级一起 协 商 ,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 组织的总 目标,由此决 定上 、下级的责 任和分目标,并把 这些 目标作为组织经营 、评估 和奖励 每个单 位 和个人贡 献 的标准 。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 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目标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共同要素: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绩效。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l、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 目标方向 一致 ,环 环 相扣 ,相互配 合,形 成 协 调 统一的目标体系。只 有每 个人员完 成 了 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 业 的总 目标才 有完 成 的希 望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