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矿井防治水措施 一 地面防治水措施 1、 为了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矿井,首先控制降水水源和地表水是矿井防止水的第一道防线。 2、 在任何情况下,不使井口和地面设施被洪水淹没,井口和工业广场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应设在最高洪水位以上。 3、 井口、地面建筑物应按照地形修筑泄水沟和拦水堤坝,以防暴雨山洪从井口灌入井下造成灾害。 4、 在矿区内的水流沿河床有可能渗入井下的沟底裂缝处,用黏土、料石或水泥铺垫河床,以防止或减少水流渗入矿井。 5、 整铺河床的一般做法是:清理河床底后铺 25cm以上黄土或灰土(石灰和黄土掺合而成)并压实座垫层,起隔水防漏作用,其上是伸缩层,铺设 20cm沙石(沙、石比约 3:7)以防止底层翻浆,上层用水泥砂浆及碎石构筑,厚度35cm以上,能抵御洪水冲刷。 6、 对矿区的河流改道,在有可能进入矿区的上游地段筑水坝,将原河流截断,用人工或挖掘机掘新河道使洪水和水流远离矿区。 7、 填堵通道,在矿区内因采掘活动而引起地面沉降、开裂、 2 塌陷、矿区较大的溶洞或废弃的旧钻孔等形成的矿井进水通道,因用黏土或水泥予以填堵。 8、 挖排(截)洪沟,可在井口上方垂直来水方向,布置排洪沟、渠拦截, 9、 排出积水,对大气降雨形成的大面积积水,要及时排放到矿区以外或引入西来峰大河槽。 10、 加强雨季前的防汛工作,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和及时清理泄洪沟的淤泥杂物,加护防洪堤坝,确保雨季来临时万无一失。 二 井下防止水措施 井下综合防治水措施分为“探、防、堵、截、排”针对本矿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措施: 1、 做好水文观测工作 ⑴ 了解地面气象、降水量的有关资料。 ⑵ 通过探水钻孔观测各种水源来压,水位和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水质,查明矿井水源及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⑶ 观测矿井涌水量及季节变化规律。 2、 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⑴ 掌握断层和裂隙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 3 带范围及其含水和导水性能。 ⑵ 掌握冲积层的厚度和组成和各分层的透水、含水性。 ⑶ 掌握含水层数量、位置、厚度、岩性、以及含水层的涌水量、水压渗透性、补给排泄条件及其开采煤层的距离、勘探钻孔的填实情况及其透水性能。 ⑷ 观测因采掘而造成的坍陷带、裂隙带、沉降带的高度及采动对涌水量的影响。 ⑸ 调查老窑和现采小窑的开采范围、开采经过、开采厚度及深度、采空区的积水及分布情况。 ⑹ 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绘制和标注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水量,老窑积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