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1/8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2/8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3/8
- 1 -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发展:米德: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70年代:归因理论:海德、罗特 维纳:归因三维结构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 谢里夫Sherif:光点在黑屋子中的“似动现象” 社会规范的形成 勒温 Lewin:群体动力问题研究 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阿希 Asch:从众现象(群体压力研究)、标准直线 印象:首因效应 霍夫兰 Hovland:劝导与态度改变 米尔格莱姆 Milgram:权威服从(学习电击实验) Milgram & Sherif:社会比较不仅有即时的行为效应,且会导致稳定的态度改变 拉特纳Latane:助人行为、社会作用力理论、群体合作时单独测量也不会产生社会惰化 Latane & Darley达利:吉诺维斯案件。亲社会行为:责任分散、助人决策 津巴多:监狱模拟实验、去个性化导致侵犯行为的增加 社会心理学的技术发展:瑟斯顿:态度测量技术 莫雷诺:角色扮演技术 社交测量法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各种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言实现的。人在学习语言和其他符号时,也就获得了理解别人和别人所理解的工具。人通过语言的途径来获得别人的角色,获得对别人的体验,并在将自己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角色理论由此发展而来。 认知不协调理论: 过度理由效应:如果人们自己对某种活动有兴趣,则外在的奖励会成为过度理由,损伤人们原有的兴趣。外在的奖励诱导人们为使行为外部的过度理由得到解释并维持认知的平衡而必须消减自己原有内在的理由,从而造成过度理由效应,即外在过度理由有伤害内在动机的作用。 不充分理由效应:人们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越缺乏外在理由,就越是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不充分理由效应”。 归因三维结构理论:从部位、稳定性、控制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模式,根据这三个维度,将成就人们活动的最主要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加以划分。 能力: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努力: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运气: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的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 社交测量法:从群体的角度,定量的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 欧洲心理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